- · 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》期[06/30]
- 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版面费[06/30]
- · 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》投[06/30]
药品不良反应2021年监测报告公布,生物制品报告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从给药途径看,中药注射给药占比下降较为明显,占比约27.5%。从总体情况看,2021年中药占总体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比例呈下降趋势,但仍需要注意安全用
从给药途径看,中药注射给药占比下降较为明显,占比约27.5%。从总体情况看,2021年中药占总体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比例呈下降趋势,但仍需要注意安全用药。
为什么中药会引起不良反应?国家药监局解释,“是药三分毒”,中药和其他药品一样,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,也可能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。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,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中药,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/事件的发生。但是如果不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或者辨证不当、超说明书功能主治用药,可能使中药不良反应/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。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,中药的临床使用亦日趋广泛,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。
注射剂报告量同比增长14.7%
按剂型统计,2021年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中,注射剂(不含疫苗,以下均不含)所占比例超过55%,严重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也超过了70%。与2020年同期相比,2021年注射剂不良反应/事件总体报告数量增长14.7%,但在药品总体报告中的占比与近年来总体情况基本一致。
按药品分类统计,注射剂总体报告中,化药注射剂的占比最高,达到87.8%,其次为中药注射剂(6.4%)、生物制品(3.1%)、无法分类者(2.7%)。在注射剂严重报告中,化学药品注射剂依然排在榜首,占87.4%,生物制品占5.7%,中药注射剂占4.7%、无法分类者(2.2%)。
从用药人群统计情况看,儿童的注射剂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数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9.7%,总体占比与近年来总体情况基本一致。根据注射剂监测情况,国家药监局建议临床医生用药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,重点关注相关安全性内容,处方前进行充分的获益与风险分析,始终遵照“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的用药原则合理选择用药。儿童作为特殊用药人群,受脏器发育尚未完全等因素影响,对药物更为敏感,耐受性较差,更应谨慎用药。
国家药监局强调,临床上应根据用药实际,遵循“能口服给药的,不选用注射给药;能肌内注射给药的,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”的原则,合理选择给药途径。
校对 柳宝庆
文章来源: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ywblfy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404/598.html